Search

我有一個有趣的觀察:當論及世代問題的時候,不論年齡層,大家都會認為自己那一代是最辛苦的。
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我有一個有趣的觀察:當論及世代問題的時候,不論年齡層,大家都會認為自己那一代是最辛苦的。


七十後 上有高堂下有妻兒
七十後這一代,搭到了上世紀香港經濟高速增長的尾班車, 不少憑著個人努力再加上社會流動給予的機會,今時今日已經成功晉升成管理層。達到了車仔、屋仔、老婆仔、BB仔的「四仔」夢想。

但有趣的地方是,很多七十後都認為自己是最辛苦的一代。 因為上要照顧早已退休的父母,下有子女教育的包袱。在供樓、供車、供養父母、供養子女的壓力之下,放下包袱之日遙遙無期。故此認為自己是最是辛苦的一代。

八十後 被迫增值
八十後這一代,成長於物質較七十後豐富的年代,在飽飯之中長大,部分更有條件去追求「後物質主義」。

同樣地,八十後也認為自己屬於最辛苦的一代。在學習上,他們剛踏進社會便遇上了十多二十年前的進修潮,必須一面全職工作一面半職進修,以滿足僱主對於僱員自我增值的期望。

在工作上,他們的上司不斷延後退休年齡,以致造成上流空間擠擁,付出大收穫小的情況。他們在今天三十多四十歲的成就,相比七十後晚了起碼十年。

九十後 沒有選擇
九十後這一代,不少是父幹的受惠者。憑著父母親多年的努力,年紀輕輕便當上業主;又或者憑藉父母親建立的人脈,成為職場中的明日之星。

但這一代也是出身於香港社會貧富日益懸殊的一代。有父幹的固然受惠,但沒有父幹的,便看不到出頭天。上樓空間異常狹窄,手上文憑極速貶值。他們的人生,便彷彿是社會大電影中被人玩弄的小薯,人物、角色、遭遇一早經已被設定好。

千禧後 看不到人生目標
千禧後生長於互聯網年代,不單熟習互聯網操作,更熟悉令上幾代人摸不著頭腦的互聯網文化。在電子商貿日益普及的洪流中,他們的成長背景佔盡優勢。

但這一代人也沒有別人想像中的好。為甚麼這樣說呢?他們自小的每一分鐘都已經被父母安排得密密麻麻。說得好聽一點是為他們鋪路造橋,說得實際一點是削掉他們的想像空間。他們被訓練於熟習在牢不可破又密不透風的遊戲規則中生存。在踏出學校的那天,才發現自己看不到人生目標。

從正面去看待事情
其實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機遇,與其自怨自艾,倒不如以正面態度去看待事情。套用半杯水的故事,悲觀的人看到失去半杯水;樂觀的人看到有半杯水;樂觀又跳出框框的人,看到有半杯水加一隻杯。從正面積極方向思考,即使最終結果不如別人的美好,但起碼過程是快樂的。

AM730 Column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